思維力(一):《真確 Factfulness 》小心以偏概全的說法,學習辨識和改善單一直覺偏誤

你的大昆陽
9 min readMay 21, 2020

--

這本書被比爾蓋茲砸重資讓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,比爾蓋茲認為,真確是他所讀過最重要的一本書之一,「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」。作者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,所留下的精神讓我萬分尊敬,也在我研究所的時光,重新思考看數據的背後思維,以及求真精神。

作者是誰呢?以下是他的介紹。

漢斯.羅斯林 Hans Rosling

臨床醫師、數據學家、全球公衛教授及世界級公共教育家,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(WHO)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的顧問,共同創辦無國界醫生的瑞典分部,也是世界經濟論壇(WEF)全球議程網路的成員。2005年,漢斯和兒子奧拉與媳婦安娜共同創辦蓋普曼德基金會(Gapminder Foundation),以立基事實的認知,對抗廣泛的無知,協助人們了解這個世界。他經常獲邀至企業、國際機構與非政府組織講學,更史無前例十度登上TED大會,演講影片瀏覽數超過3,500萬次。

各位如果打開YOUTUBE,就會赫然發現,他真的很受歡迎,至少四部影片以上,相信我,你看了也會被圈粉的。

漢斯的研究貢獻,使他獲得《時代》雜誌選為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,美國《外交政策》雜誌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,商業雜誌Fast Company選為年度百大創意人物。

他自詡為認真的「可能性主義者」──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,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,持續抗拒過度誇大的世界觀。不是無可救藥的樂觀,而是對現實有清楚的認識,相信未來會持續進步。2017年因胰臟癌辭世,把人生的最後時光用在撰寫本書。(1948–2017)

在我觀看他的影片時,就知道他已經過世了,很遺憾這樣的一位公衛數據科學家,竟然這麼早就逝世了。當時中譯版還沒出來,直到中譯版一出來我就馬上入手。

我過去常常在感嘆,要怎麼改變世界,要如何扭轉大家對錯誤訊息的既有印象,漢斯教授用數據,重新讓我認識何謂世界、何謂真實,這當時做為一個研究者是一個很大的鼓舞,「作對的事情,說對的話」,也是如此,我毅然離開原先的研究室,因為我無法接受對真實的隨便,我可以體會作者在第八章對專家和社運人士的分析,專家只在他的專業領域專業而已,有時專家甚至不專精自己的專業領域,西方諺語:「給孩子一個鎚子,甚麼都像釘子」,所謂的專家更可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,這是教育界很危險的事情,當然我也看到還有很多厲害的教授正在努力導正風向。

藉由這本書重新反思,明白自己也很常犯錯,但沒關係嘛,我們在改正就好了嘛,撰寫這本書分析筆記,為了就是整理書中檢視思維錯誤的工具,讓我們能在犯錯後,可以找到新的思考方向。

在探討直覺偏誤前,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。

我們在批判一個議題前足夠客觀嗎?

我們有檢視自己的資料來源嗎?

我們是否常常把自己的經驗錯認為這就是常態嗎?

我們真的追求事實嗎?還是追求論戰時贏的感覺?

我們真的有想要了解真相嗎?還是隨著議題風向被操控著呢?

我們是否了解自己的思考誤區(直覺偏誤)?

單一直覺偏誤

偏誤:我們很容易用自己的經驗,來認定常態,這就是以偏概全。我們覺得簡單的概念很迷人,喜歡洞悉的那一刻,喜歡感到自己確實了解某個事物,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觀念來解決許多其他問題。世界變得簡單。一切都是如此簡單。

優點:「這種思考省下許多時間,你不必從頭了解一個問題就能夠提出見解與答案,然後就能把頭腦用在其他事情上」。但這個前提,你並不在乎事實。那你就會擁抱著許多錯誤的知識,然後慢慢的世界脫節,這樣的活著或許還不錯吧?

但如果我們在乎真相,那我們必須明白,了解一個議題所需要花的時間很長,且動用更多腦力,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過去判斷的錯誤在哪裡,就像訂正考卷的錯誤。

要明白,認識這個世界就需要多依靠更多的工具(觀點和素養),「為了扭轉單一直覺偏誤,你要有整個工具而非槌子」,如果只侷限於一個思考(觀察)角度,我們的想法就難以前往正確方向。有五個方法我們可以試試看:

(一.) 檢驗你的想法:別只看支持自身觀點的正面佐證,而是請不同意你的人檢驗你的想法,並找出他們的漏洞。

我們可以多踏出舒適圈,去了解和我們不同世界的人,為什麼會這樣想?

是不是他們接受到的資訊與我們的落差,有時候在討論時,會把問題本質弄混淆,適時地回頭檢視自己是否有走歪。

可用第一原理思維,重新回到問題本質,再重新推導問題。

(二.) 專業有局限:別對專業以外的領域撈過界:對不懂的事務必謙虛。此外,別人的專業也有局限,你同樣得小心留意。

這是個知識更迭快速的世界,不得不說如果是一個缺乏更新資訊的老教授,你必須很小心他傳授的資訊可能是很舊的,或許你可以在科學文獻上發現可以打他臉的文獻,這在大學體系是一個現象,就連底下的學生都覺得這個老師超混,但他就可以在台上領薪水,真是荒謬。

甚至許多教科書都有錯誤的資訊(可參考黑格爾個體親緣重演理論),在我高中就讀的期間,早在20年前就有文獻推翻他缺乏數據背書的論述,但我在高中時還在我生物課本看到,到研究所才知道原來黑格爾更像個藝術家。

要如何判斷專業人士是否專業呢?我們可以從他的背景去檢視,如果是出身於學術界的教授,你可以檢視他的文獻方向、最新的文獻、文獻數量、期刊的影響指數(Impact factor),甚至是這個教授的學術倫理,這都是可以參考的。

當然,還是有其極限。像是台大醫學論文造假案就需要相關專業的人士去檢核,竟然連台大都可以搞出這麼嚴重的造假案,這其實也反饋到我們去選擇是否相信資訊,都需要存著一絲懷疑或是慢點去下結論,也希望相關專業者能夠及時發聲。

如果可以,選擇有公信力的資訊來源,並多方攝取資源,現在自媒體很多和講座很多,多一點努力去篩選正確的媒體,對各位的身心靈絕對是健康的。

(三.) 槌子與釘子:如果你擅長使用某個工具,你會太常想去用它。如果你深入了解了某個問題,你容易誇大那個問題或解方的重性。切記,沒有哪個工具處處適用。時時提醒自己對其他領域的想法抱持開放態度。

我很喜歡用撿鑰匙的故事來比喻這個概念。

有一天晚上,我在離開實驗室,在停車場巧遇我朋友,我看著他很焦慮的在找東西,我就問他,「兄弟你甚麼東西掉了嗎?」,「喔,我在找家門鑰匙,沒找到我沒辦法回家」,「那我幫你找找吧」,找了一個小時,我越感覺煩躁,就一個停車場,實在沒道理可以找這麼久,「欸兄弟,你確定你真的掉在這裡嗎?」,我看著他一臉歉意地向我道歉,「沒有啦,只是因為這裡有燈,我印象是在這裡掉的,我沒有燈,也只能在這裡找」。後來我回實驗室拿手電筒,我沿著他經過的路騎著車,讓他用手電筒去找,最後在鄉間小路旁找到。

我朋友就是那個拿槌子的孩子,依靠著僅限的燈光在沒有鑰匙的地方,只因為他僅限的資源就剩停車場的燈,就限制了他的思考。

燈光譬喻著書中的鎚子和我們的單一觀點;鑰匙則譬喻著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。

往往要找到鑰匙,我們必須打破自己狹隘的視野。

(四.) 看數據,但別只看數據:不看數據不能了解世界,單靠數據同樣不能。要看到數字背後的現實世界。

現在很流行大數據,數據聽起來很厲害,但我們想想一個數據來的收集是怎麼來的呢?數據的收集,就是將一個現象量化,並依據標準分等級、尋找目標的分布並採樣。

就以民調為例好了,過去大部分民調的調查都是以電訪為主,所以得到的調查結果就容易是中年人為主,但隨著投票年齡層年輕化,更多的年輕人占比更多,過去的民調調查就容易失去參考價值,因為電訪很難觸及到住在外地沒有家電的年輕人,這時候數據就缺乏可信度。

我們可以用數據去了解某個現象的趨勢,要小心數據本身的可信度,也要小心樣本的分布,當我們的數據是呈現均勻分布時,平均數就不能代表整體。

我們可以用標準差來知道這兩種數據的集中程度,就能知道那一組數據的平均值比較有代表性。

我很喜歡作者在裡頭闡述,他作為統計學者對數據的看法:

「我不愛數據。我是數據的超級粉絲,但不愛數據,數據有其局限,唯有當數據能超越數字本身,協助我了解現實(例如人的生活),這才値得愛。在我的研究上,我得靠數據檢驗我的假設。但那些假設本身通常源自跟人交談,聽人說話與觀察他人,雖然我們絕對需要數據來了解世界,卻得十分小心謹慎,別貿然相信只憑一堆數據就下的結論。」

(五.) 當心簡單的想法和解法:小心意識形態的鬥爭。你要歡迎複雜的思考,對照不同的想法,尋求折衷,視情況決定怎麼解決問題。

擁有信念很好,但我們必須小心自己淪為意識形態的鬥爭,而非真的想要解決問題,狂熱的意識形態擁護者很常緊抓著自己的論點不放,在政治最常出現,無論是左派和右派;女權自助餐和母豬教;韓粉和英粉;死刑廢死,那種為了保護自己的信念而不斷攻擊反方的行為,那種一定要選邊站的意識戰爭,對整個社會並不是個好的現象,也無助於解決事情,我們撥開意識形態,或許我們都只是想讓這個社會更好而已。

結語

在2018時讀完這本書,他影響了我對世界的觀點,認識許多直覺偏誤,其實在下筆的過程,我其實也早遺忘了書中那些世界數據,只印象其實世界是相較於過去,其實我們正在變好中,我也模仿著作者自詡可能性主義者,不過度樂觀,也不過度悲觀,在了解事件脈絡前,我盡量不下過度主觀的批判,在遇到事情時,總是先思考問題的本質,讓我自己不至於陷入十大直覺偏誤,這肯定是個困難的事情,需要時間歷練和時時複習,所以,我又開始著手來整理,想要試圖把好的觀念帶出來。

還有很多直覺偏誤,我憑著自己的能力,就盡力整理其他我認為重要觀點吧。下一篇見。

何昆陽 PEACE 2020.5.22

--

--

你的大昆陽

一個喜好生物卻不務正業的植物醫學系學生,喜好觀察一切人事物,明知繞遠路,卻愛走自己的路, 是一個固執己見的小子。 農業/心理/社會/自我 已停更搬家至方格子,新朋友可以來新家逛逛 https://vocus.cc/user/5a11f509eceaed97b401dbfb